发布日期:2025-10-18 07:20 点击次数:70
我跟您说啊,有这么一件揪心事儿。湖南有一对 80 后的柏先生和刘女士夫妇,真是太不容易了。他们家做试管婴儿,结果孩子刚生下来不久,就被查出肾病综合征,后来还发展成了尿毒症,做了肾移植手术,现在孩子每天都得透析,还得吃抗排斥的药。
柏先生觉得这事儿医院有责任,为啥呢?原来他们之前自然受孕生过孩子,第一个孩子 10 个月大的时候就因为肾病综合征夭折了,后来刘女士又怀过一次,还流产了。2016 年 3 月,他们去中山一院生殖医学中心做试管婴儿,这过程也不顺利,胚胎移植了 3 次才成功受孕,前前后后花了大概 10 万块钱。可没想到,孩子青青出生 5 个月就发现尿蛋白,8 个月大确诊肾病综合征,病情一路恶化,现在 6 岁了,体重才 20 多斤。
柏先生就认为,既然之前有孩子因为肾病综合征夭折,这病又可能是先天遗传的,中山一院在做试管婴儿的时候,咋就不做相关遗传基因检查呢?这不是违反诊疗规范嘛,得负责!他们找医院沟通,医院却坚称自己的诊疗过程没问题,不用担责。没办法,2020 年柏先生只能起诉维权。他分别以自己、妻子和孩子青青的名义起诉了中山一院,索赔的数额可不小。像青青起诉这一块儿,要求医院赔礼道歉,指定肾移植医院长期跟踪病情,索赔的医疗费、陪护费啥的加起来超过 400 万呢。柏先生自己索赔 6 万多,他妻子索赔 30 多万。一审的时候,广州越秀区法院找了权威机构鉴定中山一院的诊疗行为有没有问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2022 年 6 月出了份《鉴定意见书》。这意见书里说啊,肾病综合征这病复杂着呢,病因和发病机制到现在都没完全搞清楚,虽然发现有一定遗传基础,但目前没办法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筛查查出来,也没法准确推算再发风险率。医院呢,当时在遗传咨询这块儿没做到位,没把“肾病综合征”相关问题给柏先生夫妇讲清楚,存在告知不全面、不充分的过错,不过对柏先生夫妇做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倒是没漏查。最后的鉴定意见是,中山一院诊疗行为有过错,和青青的损害后果可能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一审的时候,柏先生觉得医院就该负全部责任,毕竟第一个孩子的情况摆在那儿,医院没排查出致病基因,遗传咨询也没做好,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才导致青青这样。中山医院却不这么看,说这病目前没办法在胚胎植入前诊断出来,也没规定这病不能生育,青青这病是她自己的,医院不应该为一个没法提前诊断、概率又低的病担责。广州越秀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这案子的关键就是医院诊疗行为有没有过错、责任该咋分。考虑到医学的各种局限性,还有孩子这病目前没法产前检测,也不能确定就是遗传病,最后认定中山一院承担 10%的医疗损害责任。法院还说,医院的过错主要是侵犯了柏先生夫妇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是导致孩子先天缺陷的直接原因。2023 年 7 月,一审判决下来了,中山一院分别给青青、柏先生、刘女士赔偿了一些钱,其他诉讼请求法院没支持。柏先生他们不服啊,就提起上诉。一审判决后,因为孩子治病急着用钱,他们申请先执行,拿到了 5 万多赔偿。2024 年 2 月,广州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可柏先生他们还是不甘心,又向广东省高院申请再审。2024 年 11 月,广东省高院裁定让广州中院再审。今年 3 月,再审开庭。柏先生还是坚持医院有过错,得负全责。中山一院还是那套说法,觉得自己尽力了,不该被认定有过错。再审期间,广州中院还组织过调解,说愿意赔十万、二十万,柏先生觉得太少了,他觉得医院至少得承担 85%的责任,就没接受。广州中院再审的时候发现问题了。柏先生夫妇情况复杂,有不良孕产史,前期胚胎移植还都失败了。鉴定意见书里虽然提到肾病综合征有遗传基础,但关于中山一院应不应该检查柏先生夫妇的遗传基因、染色体,当时有没有这技术,还有在柏先生夫妇疑似携带肾病综合征遗传基因的情况下就实施辅助生殖有没有过错,这鉴定意见书里都没说清楚。而且之前柏先生他们还申请增加“刘女士的情况是否适合做第三代试管婴儿”这个鉴定项目呢,也指出医院得先检查双方遗传基因再走后续流程,可鉴定意见书对这些关键问题都没明确说法。广州中院就觉得这鉴定意见不行,内容不充分,结论不明确,好多关键问题没回应。中山一院到底有没有遗漏检查的过错,还得重新鉴定或者再咨询鉴定机构才能有个更靠谱的结论。所以啊,广州中院再审后认为,原来的一审、二审判决事实没弄清楚,依据也不足,得撤销,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等一审法院重新确定好中山一院的诊疗行为和青青他们的损害后果之间到底是啥因果关系,再去确定医院该承担多大责任、赔哪些项目、赔多少钱。2025 年 8 月,广州中院就下了再审裁定,把一审、二审判决都撤销了,三个案子都发回广州越秀区法院重审。柏先生可愁坏了,他说这鉴定意见书是法院委托做的,按说应该合法有效啊。这事儿都折腾好几年了,一点结果都没有,现在又回到原点重新审,对他们家太不利了,真是耗不起啊!这几年为了给孩子治病,家里都花了几十万元,现在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只能回老家生活了。他们就盼着这事儿能赶紧有个结果,给孩子和这个家一条出路。9 月 18 号的时候,澎湃新闻去联系中山一院,想听听医院怎么说,结果到现在都没收到医院的任何回复,也不知道医院到底是咋想的。唉,这事儿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有个妥善的解决办法!